×
大学物理

浅析雨课堂在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一 引言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教师们推出的一款轻量级智慧教学工具[1],旨在让教与学释放更多的能量。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个真实课堂正在借助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进行科学教学[2]。雨课堂智慧教学的一大优势在于操作非常简单,教师只需要在电脑上安装基于PowerPoint 的雨课堂插件,就可以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MOOC视频、基于互动的练习题等)融入到PPT中。另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微信上关注“雨课堂”公众号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互动[3]。

相较于传统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果评价片面等,雨课堂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式[4]。同时,雨课堂可以实现全教学周期的数据采集,量化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进行精准教学[5]。本文基于对目前普通物理基础课程大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改变现状,提升教学效果,并提出雨课堂在教学实践应用过程还需进一步改进之处。

二 普通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普通物理基础课程,是自2017年第一批新高考的学生上大学开始开设的一门新的基础通识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是高中物理选考部分的116个知识点,作为大学物理学习的先修课程。以本校的普通物理基础课程为例,学校要求高中未选考物理的理工科专业学生必须选修这门课程。该课程一学期课时为32学时,一般在秋季学期开设两个班,春季学期开设一个班。过去两年的秋季学期班级人数均超过百人,其中2017年秋季学期每班人数为130人左右,2018年秋季学期每班人数为200人左右。面对课程内容多、课时少、人数多的大班课堂,如何开展高效教学是非常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目前普通物理基础课程进行大班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如何高效统计学生的出勤率?目前普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客观量化学生的平时表现。其中,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需要考虑学生的出勤情况。如果按照传统的点名方式,课内点名会挤占宝贵的课堂时间,课前点名学生不一定来齐,也会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并不受学生欢迎。如果采用抽查的方式,一学期每个学生抽查次数较少,难免存在遗漏和运气的问题,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这种方式也不够公平、合理。

2.如何准确衡量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大学生们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布置的作业表面上看着都完成很好,但到真枪实弹考核时会发现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握要求的知识点,那教师如何去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呢,如何去改善自己的教学效果呢?只靠经验去驱动教学吗?每一届的学生学习情况是会有所不同的,如何实现因材施教呢?

3.如何提高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传统的大班教学中,人数众多,师生间互动较少,即使教师在课堂中设置一些练习题,一学期下来不一定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来回答问题,参与互动。而且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对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并不积极,怎么去改变这个现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参与质量呢?另一方面,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停留在课堂时间内,课外的互动则更少。

4.如何客观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大班教学中,课堂内师生间互动较少,如何量化、客观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呢?

5.如何拓宽教与学的过程?目前普通物理基础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主要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中讲授计划中的课程内容,学生不断地接收新知识。可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课堂中并不能留有足够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和消化新的知识,长久累积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下降。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刚上大学,还不能自觉、自主去利用课外时间及时复习知识,完成习题作业。并且,大班教学中,人数众多,教师无法了解和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仅局限在课堂时间内的学习对于普通基础物理课程来说是不够的,如何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长,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的学习呢?

6.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在线课程众多,MOOC资源丰富,学生如何高效地去筛选适合自己的学习素材呢?

图1 学生出勤情况统计数据图

图2 一次课后的学生课堂表现数据

三 雨课堂的应用实践效果评价

针对普通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于2018年秋季学期将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引入到普通物理基础课程大班教学中,以期改善以上列举的问题。下面将结合雨课堂智慧教学特点,总结雨课堂在普通物理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效果。

上一篇: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

Top